由陈克明创办的重庆首家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满15周年了,当初注册资本80万元,如今三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已达300万美元。回顾15年的奋斗历程,陈克明有无数感触。
首家民营有限责任公司诞生
1980年,陈克明毅然辞职下海,开始与朋友一起生产肥皂。当时重庆几乎所有商场都卖过他们的“友谊”牌肥皂,一个星期的销售量就达到12000条。
正当他的肥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时,一次出差在火车上从新闻联播听到国家将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下引起了陈克明的注意,商业意识敏感的他马上意识到环保产品将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他找到一本杂志,上面有“除尘器”的外型尺寸。他买来四吨钢板,依样画葫芦,居然做出了第一个除尘器,安装到贵州客车改装厂经环保局检测后,除尘率居然达到89%。
历经多年办厂的艰难历程,陈克明感受到了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好处,决定将自己的“重庆渝光环保设备厂”进行注册改制。1989年,“重庆远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0万元,序号“0001”,重庆首家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五次搬厂艰难发展
刚下海办厂时,企业发展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在艰难的环境中,陈克明被迫五次搬厂。鱼洞———上桥———鱼洞———陈家坪———鱼洞,每次搬迁都得中断生产一两个月,花费大笔的搬迁费用。不过庆幸的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也不断得到好转,最后地方政府还主动邀请他去搬迁回去,并在政策上给予充分的支持。
经营企业20多年,对这段艰难历程陈克明感触很深:“当时创办的企业,如今还存在的没有几家了,能够生存并得到很好发展不容易,要付出许多。”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把自己的车也抵押了出去。
陈克明的财富梦想
目前,重庆三和机械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涉足基础建设、环保产品、精密铸造、医药等行业。陈克明表示,公司将围绕这几个主要产业进一步将企业做强。
对当前重庆民营经济的发展,陈克明认为不管从国家宏观政策还是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都很好,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都极为重视。对三和未来的发展,陈克明充满信心。但他认为,做企业要量力而行,稳中求发展。做企业要实一些,不要太需虚,能够做10年、20年,甚至上百年的企业,都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企业。
56岁的陈克明认为财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经济上的,更应该有精神上的。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一些实事。
|